江岸区人民政府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JY20240216号建议的答复
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是武汉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物质载体,青岛路片区作为武汉市历史名城保护规划中划定的汉口原租界风貌区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其停车功能的提升与优化不仅能促进城市商业、旅游业的发展,还能进一步提升整体城市形象,故您提出的建议对江岸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高度重视并立即开展相关工作。
一、青岛路片区停车现状及问题
前期,通过对全区停车资源的初步摸排,江岸区现有停车泊位21.1万个,其中配建停车泊位20.6万个(占比97.3%),路内停车泊位5670个,如严格按照《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48号令)中的配建标准,应配建停车泊位50.2万个,与现状20.6万个路外停车泊位相比,缺口29.6万个,小区、医院、写字楼、行政部门等停车泊位缺口较大,泊位缺口基本在60%以上。
青岛路片区作为历史风貌区四大文化街区之一,周边停车资源更加稀少,例如咸安坊目前内部停车位仅70个,待全部建成也只有250个停车泊位,远远无法满足周边停车需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青岛路片区内的多数街道较窄,单行线较多,房屋密度大,公共用地极少,前期停车泊位规划不足;二是青岛路片区内存有大量历史建筑,出于保护原因,无法对该类型建筑进行拆改建,不具备修建大面积停车场的客观条件,区域内地下地铁线路综合交错,建设地下综合停车场条件苛刻,导致很多基础设施难以寻找立足之地;三是社会投资不足,城区公共停车场基本由政府投资并委托经营,由于停车设施建设回报低、周期长,很难吸引社会和私人投资;四是公共停车场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未实现共享,停车设施多头管理难以合力,给居民和行人停车带来极大不便。
二、解决停车难的工作举措
为优化青岛路片区停车功能,江岸区停车场与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围绕问题,结合代表提出的建议,多措并举开展停车泊位建设工作。
(一)着眼重点区域,因地制宜推进停车泊位建设。结合青岛路片区实际情况,重点围绕老旧小区、商圈、医院等人流、车流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布局,摸排并高效利用边角空地,在不破坏历史建筑风貌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并支持企业通过地下空间开发、平改立等多种途径建设停车设施。采用分散的、小规模的、多样化的停车设施以及尺度适宜的公共开放空间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实用性好的停车设施,在保护历史街区风貌的同时,也能满足周边居民的基本停车需求。
(二)整合存量资源,推进武汉市停车“一张网”建设。整合并高效利用全市停车资源,武汉市停车场指挥部计划于2024年建成网络化、智能化的停车平台系统,集合停车位查询、导航、停车、付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全市停车“一张网”。目前各区正在全面采集停车场数据并接入市级停车管理平台,江岸区作为首善之区,更是以实际行动推动武汉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已采集了全区共计700余个停车场相关数据,其中青岛路片区的多牛停车场、平和打包厂停车场、华发外滩荟等30余个停车场数据均已被采集。下一步我区将对接市级平台接入上述停车场数据,届时可实现全区内停车信息联网共享,有效缓解停车设施供需矛盾。
(三)开放停车共享,推行差异化停车收费办法。鼓励青岛路片区企事业单位将停车场进行共享开放,推进历史风貌区停车资源共享利用,整合区域内各类闲置停车资源。利用写字楼、商场、医院等场所白天停车泊位车满为患,夜间停车泊位使用率过低的“潮汐式”特征,通过差额化收费等方式,实现错峰停放,提高停车泊位使用效率,形成共享共赢新格局。
(四)优化停车功能,合理规划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对于老旧小区等周边符合条件的路段,协调区交通大队等部门进行调研,合理增设停车泊位,以方便周边居民停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4年,江岸区将继续全力推动停车泊位建设,力争完成全年16000个停车泊位的任务目标,同时我区也将侧重于青岛路片等停车难的区域,重点开展停车泊位建设工作,以缓解历史风貌区停车难题。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今后能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并给予监督和帮助,共同改善我区民生环境,以实际行动解决居民停车难题,不断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