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059号建议的答复
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059号
建议的答复
朱杰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深化央地合作为抓手谱写涉江治水产业发展新篇章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进一步加强与在汉央企沟通对接、创新央地合作模式,是实现央地优势互补、促进央地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您的建议总结江岸涉江治水优势全面系统,对江岸区进一步深化央地合作、推动创新体制整体效能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和战略意义。今年以来,我区围绕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持续抓住龙头、拓宽赛道、深化合作,从系统谋划、服务链主企业、强化平台对接和抓好优质项目4个方面,推动我区涉江治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系统谋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动,紧密衔接湖北省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建设和武汉市全力打造支点建设生态高地任务,围绕区产业链链长制“六个一”建设任务,聚焦生态环保、清洁能源、智慧水工、碳汇开发重点领域,已征求长江生态环保集团、长江设计集团等重点企业和相关部门意见,编制形成《突破性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压实部门责任。以产业链党建为抓手,推动成立由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生态环保集团、长江电力、长江设计集团等1家行政管理单位和8家重点龙头企业负责战略投资或经营管理的副处级以上干部为主的全区生态经济产业链综合党委委员,更好发挥产业链党委推动产业链企业互融共通、互促共进的作用,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二)服务链主企业。坚持以深化央地合作为抓手,聚焦龙头引领、深化战略协同、强化精准服务,赋能产业链能级跃升。全力服务保障三峡集团扎根江岸、安心发展,持续优化三峡集团服务保障,三峡集团生产科创基地已完成功能需求报告编制。支持长峡快道、三峡电能、三峡富烨等企业在我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公共建筑能耗数据和新能源环卫车辆需求调研。
(三)强化平台对接。坚持以平台纽带深化战略链接,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和资源整合通道,聚焦链核牵引,构建产业生态圈层。主动对接三峡集团计划发展部相关处室,重点加强掌握集团总部战略投资方向,多次走访对接三峡科创园,掌握2025年向三峡科创园提交入园申请的企业名单,并与其产业招商部门达成了产业协同招商的初步意向。
(四)抓好优质项目。坚持以优质项目为引领,深化绿色产业布局,聚焦生态治理前沿领域,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策源地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局的新污染物治理技术中心项目落地江岸,拟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污染物治理实验室体系和技术转化运用平台。
二、发展成效
今年以来,江岸区以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为抓手,持续加强生态经济产业链的统筹调度,深挖江岸涉江治水优势资源禀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5年一季度,生态经济产业链中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2.34%,高于全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22.1%)0.2个百分点,在产业集群、空间载体、科技创新和数据要素4个维度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坚持以“链”为媒,聚“链”成“群”,持续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积蓄强劲势能。今年以来,培育3家生态经济企业入库,招引生态环保重点企业3家,其中头部企业1家,为省水利发展集团二级公司—湖北水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目前已集聚生态环保企业77家。
(二)空间载体扩容提质。坚持以“楼”为引,向“上”突破,持续发挥环三峡集团生态环保集聚区的品牌号召力,依托三峡科创园、武汉淘京启航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专业评估机构和运营团队,推动新招引湖北水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武汉永铭和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生态环保企业入驻三阳匠心城A座、B座,已集聚生态环保企业近50家。
(三)科创平台不断夯实。坚持以“创”为擎,科技赋能,持续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3月29日新挂牌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流域水生态智能监测预警与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由长江流域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省级及以上科创平台总数已达31家。
(四)数据枢纽建设提速。坚持以“数”为核,赋智提效,持续推动长江流域数据交易中心建设。三峡集团2024年9月牵头研发的国内首个流域级的长江流域数据要素流通平台,今年新增数据产品18个,累计达到188个,并推出了国内首个水电知识图谱增强的大模型—大禹大模型,已具备水电领域智能化查询解析和精准回答能力。长江航务管理局牵头研发的长江航运数据中心自2025年1月上线以来,存储数据量已超20亿条,逐步成为长江航线的“数智大脑”,与长江流域数据要素流通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交互。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江岸区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要素保障,持续推动深化央地合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策源地。一是深化央地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坚持用全产业链思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央地合作为抓手,推动生态经济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支持三峡集团生产科创基地建设,做好加快推动规划方案保批和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对在岸央企投资动态的跟踪对接,千方百计推动在岸央企在科技创新平台、产业载体建设等领域,将更多经济活动归集到江岸,形成“央地联动、产业协同”的发展模式。二是聚焦科技驱动,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与培育,紧密对接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进度,探索构建"发现-培育-申报-跟踪"全周期服务机制。组织筹备生态经济相关技术和应用场景对接会,加强产业链综合党委协调联动优势,加大联建共建力度,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提供“试验场”。积极探索引进和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搭建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畅通生态经济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三是强化数据赋能,打造智慧生态新引擎。依托生态经济管理机关、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掌握的非涉密流域水文、内河航线、水运船舶等丰富数据资源,探索推动航运、水利、气象等多部门跨域数据资源整合,进一步挖掘涉江数据资产要素价值。
感谢您对我区涉江治水产业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衷心希望您一如既往为我区发展献计献策,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涉江治水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生态环保产业集群,以深化央地合作为抓手,加快将生态经济打造成为江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奋力谱写涉江治水产业发展新篇章。
江岸区人民政府
2025年6月6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