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残疾人专区 无障碍繁体登录注册

江岸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260号建议的答复

字号 :  | 
发布时间:2025-07-04 09:10 |  来源:区政府办

江岸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260号建议的答复

张友华,陈新,唐斌,周飞,邓琍宏,胡展,肖纪芳,张爱华,方新阶,邵玉春 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历史风貌区保护利用的相关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风貌评估,坚持规划引领

(一)开展保护利用评估。结合实际开展风貌评估,对区域内文旅发展、项目实施、建筑利用、产业招商现状进行全面摸排、综合评估,梳理评测既有建筑状况,明确应保留保护的建筑清单,明确风貌的特色定位、总体格局和整治提升的重点区域,分区引导、分类施策,打造重要景观节点,使存量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排查风貌管控中存在的问题,逐条逐项整治。

(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江岸区先后编制了汉口八七文博片、三阳设计之都片和武汉天地商旅时尚片更新单元,八七会址片、大智路片、江汉路片等6片历史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以保护规划为引领,积极谋划统筹地下空间开发与产业布局,引导平衡历史保护、民生改善与产业发展,为历史风貌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开展征收腾退工作。目前风貌区范围内征收腾退共完成签约 4715户,面积约26.28万方。其中巴公房子片签约率达到64%;保元1+5片项目腾退签约率达到81%;一元路片签约率达到98%,十六中教学楼项目签约率达95%,三德里及少儿图书馆片启动片已完成签约87%;武汉天地商旅时尚片重点项目新兴街三期签约率达到80%,为活化利用创新模式奠定了物质基础。配合市文旅集团积极探索新的腾退模式,拟根据现状采取“留房留人”及租赁的模式为突破口,探索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新路径,计划配合市文旅集团以保元片为试点,启动已腾退房屋权属转移登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一)专班统筹聚能推进。加快推进风貌区专班和片区平台公司建设,有效整合风貌区内资源,加快探索形成建管运治一体化机制,确保信息充分掌握、充分共享,形成月调度、季总结的对接反馈机制,为风貌区发展提供保障。通过统一运营实现风貌区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让汉口风貌区焕发新生。

(二)完善“1+N”工作体系。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明确汉口历史风貌区保护利用整体方案,采取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1+N”的总体策略为引领,统筹片区各类规划、管理、运营工作;划分功能单元、引进各类市场主体,共同推进历史风貌区保护利用工作。

三、打造多元复合空间,推进历史街区建设

(一)向地上地下要空间。整合存量土地和楼宇资源,腾退历史建筑及历史里份,统筹盘活存量楼宇与低效土地资源,加大空间载体供给力度,释放核心区空间载体容量。摸排并利用边角空地,在不破坏历史建筑风貌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并支持企业通过地下空间开发、平改立等多种途径建设停车设施。采用分散的、小规模的、多样化的停车设施以及尺度适宜的公共开放空间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实用性好的停车设施。

(二)推进产业升级及空间活化。全力推进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加快推进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青岛路片、一元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及十余处历史建筑修缮改造,以“产业升级+空间活化”为核心,通过政策创新、技术赋能与生态构建,实现“活化利用、功能提升、文旅融合、产业振兴”的多赢格局,推动了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产业转型和业态升级。

(三)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围绕城市更新单元重点功能片区,以胜利街为主线,开展历史风貌区内21条特色街巷的建设,截止目前,已完工9条道路,7条道路正在施工,5条道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另一方面结合风貌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道路沿线供电精益化改造,目前一元路、江汉一路开闭所已投入使用,车站路、黄石路开闭所已完成土建工程。通过建设开闭所的方式,推进道路沿线的供电杆线入地、箱柜集并,在风貌区内减少供电安全隐患,腾出更多道路空间。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精细化施工要求,打造无障碍慢行交通,真正做到道口“零高差”。同时还对天上的“蜘蛛网”、地下各类管线进行了规整,道路实行“多杆合一”,进一步提高道路的美观度、整洁度。在设计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于现场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采用透水铺装,增强城市对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能力。

四、积极申报资金支持,加强健全管理机制

(一)做好项目谋划。紧贴国家相关政策导向,拟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内保护修缮、风貌提升、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智慧城市等方向进行项目谋划,探索“分类申报+组合融资”协同机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省级财政资金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挥财政资源撬动作用。

(二)健全管理机制。一是不断完善风貌区管理机制,制定了历史风貌区施工打围以及文明施工方案,加强文明执法与审慎监管,采取“疏堵结合”“执法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支持打造黎黄陂路创意市集,妥善维护历史风貌区良好的公共秩序及市容环境。二是做好风貌区内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对修缮方案是否符合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方面进行审查,实行专人对接专人负责,确保建筑原真性保护与历史文脉整体性传承。对符合《关于做好城市更新中保留建筑不动产登记的若干意见(试行)》(武自然资建发〔2024〕6号)适用范围的,按照文件规定,依据实施主体的申请及更新方式,分类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三是优化审批流程,一方面精简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根据《关于修订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的通知》(武自然资建发〔2024〕21号),《豁免清单》分为免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无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两类。对于符合《豁免清单》适用范围的历史风貌区的建设项目,按照政策要求进行落实。另一方面落实关于容缺土地手续办理工程规划许可的政策,根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交通市政工程项目审批服务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修订版)》(武自然资规发〔2020〕10号),未取得用地手续的交通市政项目可容缺土地手续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024年核发了历史风貌区特色街巷专项21条道路工程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均按容缺土地手续政策办理。

代表们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方向。后续我们将定期向您几位通报工作进展,欢迎继续监督指导!

江岸区人民政府

2025年54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下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