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残疾人专区 无障碍繁体登录注册

江岸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332号建议的答复

字号 :  | 
发布时间:2025-06-17 10:25 |  来源:区政府办

江岸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332号建议的答复

杨书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让科技创新与历史街区有机融合的建议收悉我区高度重视,围绕让科技创新与历史街区有机融合进行专题研究,开展了相关工作。现答复如下

一、聚焦“三生融合”,打造创新发展新生态

(一)优化生活空间,打造宜居宜业沃土。

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融合新路径,编制汉口八七文博片、三阳设计之都片和武汉天地商旅时尚片更新单元、“八七”会址片、大智路片、江汉路片等6片历史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为街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开展征收腾退工作,目前街区范围内征收腾退共完成签约4715户,面积约26.28万平方米,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创新模式奠定了物质基础。分期分幅推进胜利街及附近9条道路改造将山海关路、黎黄陂路等新兴文旅地标串联成珠,打造“步行可阅读”的沉浸式体验街区,实现历史文脉保护与民生设施改善的有机统一,为老街区赋予新活力

(二)壮大科创主体,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顺应“科创回归都市中心”趋势,对街区内4个街道、18栋楼宇、3个园区、23栋老房子及218家科技型企业开展全面摸排,挖掘15个重点可行性项目,编制形成《汉口历史风貌创新创业特色街区建设方案》。汉口历史风貌创新创业特色街区南至江汉路、北至黄浦路、东至沿江大道、西至京汉大道,面积约3.35平方公里,以黎黄陂路、青岛路、一元路为链,串联平和打包厂、武汉市无线电厂等重要节点,推进科创资源导入。截至目前,街区集聚科技企业超2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8家,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的25.8%,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16家,同比增长77.8%,逐步形成“历史风貌保护+科技创新集聚”的特色发展模式。

(三)完善场景生态,畅通成果转化平台。

实施“应用场景示范工程”,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征集武汉文旅供应链平台、B2B数字贸易平台等8个首批次应用场景建设需求,为创新企业提供技术验证与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乐风文化“汉口传奇之咸安往事”数字文旅项目落地咸安坊;支持武汉两点十分MR沉浸式街区数字文旅项目落户黎黄陂路,目前已达成合作意向;对接零点数字拟落地全息剧项目,联合三峡科技开发“AI大汉口”智慧文旅平台并完成小程序初步开发。同步推进巴公邸酒店、茑屋书店等特色场景建设,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区域创新生态循环体系。

二、强化“三维发力”,构建产业集聚新格局

(一)打造关键节点,塑造创新标杆。

推动三阳中心・匠心城、天悦外滩金融中心等楼宇(园区)按照“一楼(园区)一主题、一楼(园区)一特色”向高效能创新载体升级,塑造示范性创新节点标杆。支持三阳中心·匠心城引入武汉淘京启航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结合辖区三峡系能源产业龙头企业优势,打造以“数字经济+新能源”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创新中心,截至目前,绿色产业创新中心已入驻企业46家。依托“老房子+科创”模式,大智无界由原武汉市无线电厂转型为“科创小镇”,吸引60余家文创及数字经济企业入驻;平和打包厂建成创意产业园,集聚超百家科技企业,成为产业集聚典范。(二)串联核心要素,建设科创街区。

推进岳飞街科创街区建设在全市率先与武创院开展合作,选址岳飞街1号,联合打造“惟楚荟”科技人才交流与科创产业赋能平台。自2024年6月揭牌以来,依托“惟楚荟”,武创院已在江岸落地新一代港航技术与装备、人因工程、光量子技术及应用等3个研究所,建筑智慧运维、智能传感等2个创新中心。今年以来,江岸区与武创院已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以岳飞街3号为空间依托,以武创院新一代港航技术与装备研究所为主体,加速导入武创院孵化项目天恒智航及其上下游企业,为区域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三)培育特色片区,构建科创集群。

自三峡集团总部落户江岸以来,以六合路1号、三阳中心匠心城为核心区域,已成功集聚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等15 家“三峡系”企业,吸引近80家生态环保领域企业汇聚发展。“长江系”企业深度融入区域建设,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周边聚集下属公司超20家,有效带动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等智慧产业集群发展。“中信系”以中信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20余家工程设计关联企业协同发展格局。“长航系”依托长江航务管理局、中国船舶集团武汉船舶工业有限公司等重点机构和龙头企业,聚焦绿色智能航运产业,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培育工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深化“三链叠加”,激发创新驱动新动能

(一)健全政策链,强化制度保障。

深入实施“彼岸计划”,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精准对接企业与科创需求,出台《江岸区创新发展“彼岸计划”三年实施方案(2024-2026年)》《进一步促进江岸区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召开“彼岸计划” 发布大会,同步推出50大应用场景、5支科创基金及三大科创平台。启动“种子企业育苗工程”,鹏鲲科技等15家初创企业入选首批“种子企业”;推进“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天恒智航等企业通过“拨转股”瞪羚培育资金公示,第二批申报工作已有17家企业提交资料;开展“中小企业集聚工程”,匠心城・三阳中心二期等10个楼宇提交申报材料

(二)完善资金链,优化资本赋能。

构建政企共投机制,发挥江岸基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向早中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联合区产投集团加速推进建行AIC、工行AIC 基金落地,长江建源金岸(湖北)股权投资基金已完成工商注册,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6亿元),重点布局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丰富科技金融产品供给,落实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及“数易贷”政策。截至目前,全区195家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授信75.09亿元,累计放款18.16亿元;35家企业获得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授信额度6857万元,26家企业共获得5269万元信用贷款13家企业获得“数易贷”总意向授信1.11亿元,其中已放款或即将放款的金额约2240万元。

(三)畅通创新链,厚植发展沃土。

举办“种子企业路演”“金桥面对面”武创荟・江岸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对接”、科技活动周启动暨技术合同登记培训会科技创新活动6通过项目展示、资源对接等形式,搭建创新项目与产业资源对接平台,推动9家“种子企业”入驻匠心城·三阳中心等科创平台。全力建设高能级科创中心,三峡集团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搬迁至江岸,三峡科创园建成长江流域数据要素流通平台,上架188个航运、水文等专业数据产品,推出“大禹大模型”。加速武汉大学低空技术与经济研究院、智慧水利与航运创新研究院选址布局,前瞻谋划低空经济、智慧航运产业。积极推荐天眼智达、天地云地信申报市级企业研发中心。目前,街区累计建成市级以上众创孵化载体5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突破30家,为创新发展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撑。

             江岸区人民政府

               2025年6月17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下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