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人民政府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建议案和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江岸区人民政府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建议案和提案
办理情况的报告
区政协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以来,区人民政府共收到建议案1件,即《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引培育,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提案185件。在区政协的监督指导和各位区政协委员的关心支持下,区人民政府各承办单位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建议案和提案办理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有力促进了江岸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和经济社会民生高质量发展。
一、建议案办理情况
建议案交办后,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区政府主要领导迅速召开专题调度会议,部署建议案办理工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政协第十六届三次会议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岸政办〔2024〕8号),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开发区管委会、区商务局、区经科局、区城管局等16个区直部门为成员的区政协建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建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办理“作战图”,精准把握“进度表”,加快江岸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新能源汽车品牌聚集度、时尚引领度、消费贡献度明显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一)强化产业集聚优势
一是完善办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建议案交办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园区调研,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准确把握企业发展优势和短板困难,解决企业关心的“关键小事”。为有序推进建议案办理进展,梳理形成《建议案办理责任细化分解表》,区政府副区长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协调解决企业反馈和项目落地中出现的问题。开发区管委会收集并梳理形成问题责任清单,逐一销号管理,全年共推动解决小米门店周围环境绿化、理想汽车租赁场地地陷、鸿蒙智行超体中心落户等问题30余件。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创新发展格局。巩固黄浦科技园汽车产业集聚优势,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良机,挂牌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新能源汽车筑巢,量身定做“大本营”。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积极参照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研究起草办理工作方案,确定三个方面9项具体工作任务,全力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销售及后市场服务升级跨越。以文博路为发展轴线,构建“一轴两翼多点”空间发展结构,营造开放融合、创新发展、共促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
三是发展“四首”经济,增强消费动能。紧盯新能源汽车销售龙头企业,重点招引了小米、华为、理想、吉利银河、小鹏、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落户发展。其中小米汽车黄浦科技园销售服务中心为全国首批销售中心,华为鸿蒙智行超体中心是华中地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超体项目,吉利银河武汉悦莱体验中心为首家华中地区旗舰店,多家首店、旗舰店聚集形成规模化效应,助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功能提升。截至目前,园区共有汽车销售企业36家,其中纯新能源车企16家,传统车企20家(11家有新能源汽车业务)。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汽车销售额突破50亿,打造百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二)聚焦资源要素保障
一是围绕热点引流,提升新能源产业关注度。紧紧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集体验、科创、服务、娱乐为一体的汽车商业文化中心,通过直播引爆热点、发布系列专题报道持续保持热度,抢抓热点、焦点、亮点,塑造商业新风潮。在湖北日报《联“县”直播》节目、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大江金岸等平台,直播宣传新能源汽车产业园2场次,吸引335.2万人次观看,进一步扩大园区影响力和辐射力。结合小米SU7发布、新店开业等热点,在湖北卫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平台开展30余篇系列专题报道引流,持续掀起新能源汽车关注热潮,为园区带来大量客流,成为市民、网红博主的热门打卡点。在武汉7.16渡江节、江岸11.2风筝节等活动中,结合品牌设计及互动活动,搭建新能源品牌汽车展示区,营造新能源汽车展示消费、娱乐等新场景。
二是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充换电设施普及率。着力完善园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全区充换电站。重点在商圈、学校等人流、车流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布局,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实用性好的公共充电站,切实解决人流密集区停车充电难题;将充电桩建设纳入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在百步亭安居苑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光储充放”多功能一体化充电站,以点带面推动辖区“光储充放”多功能充电站建设。今年全区建成充电桩1.2万个,建成充电站50个(含18个超充站)、换电站2座,园区内已建成充电站12个(充电桩131个),全面完成充换电站建设任务。
三是破解空间制约,拓展新产业所需新空间。为解决空间有限制约发展的难题,开发区管委会积极盘活黄浦科技园闲置土地和空间资源,推动武汉出版文化产业园“腾笼换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亩均效益和发展能级。加快推进“工业上楼”,发布《江岸经济开发区存量工业用地增容改造实施方案》,为全区增容改造项目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流程指引。启动全区首个“工业上楼”项目——征原电气存量工业用地增容改造项目,该项目已于6月通过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预计建成后将释放约5万平方米优质空间,土地综合容积率将从2.13提升至2.53。
(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延伸服务触角,建立绿色审批机制。依托黄浦科技园“政务服务分中心”,整合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税务等服务事项,持续拓展服务功能,提供一站式定制服务,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金融部门组织开展产融对接行动,完善金融需求常态化服务对接机制,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汽车产业链企业及各类市场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武汉农商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泰康在线、人保财险等金融机构推出特色化汽车金融服务产品。区行政审批局探索并推广“首席服务员”和“企业绿色通道制度”,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全程帮代办服务,帮助企业快速落户。区生态环境分局安排专人对接园区项目,建立审批承诺制绿色通道,实现1个工作日内出具环评批复。
二是提升整园环境,打造科技数字园区。实施基础设施亮化、美化、数字化提升工程,开展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塔子湖街道、区城管部门协调共享单车企业,增设电子围栏十余处,解决园区单车随意停放问题和淤积现象;解决鸿蒙智行周边形象不佳及脏乱差等问题,并修复人行道。梳理园区道路、园林绿化、市政管网、照明路灯等基础设施设备,逐一报备、移交,理顺配套管理职能职责,倒逼园区基础设施规范化。坚持整园提升与个性化品牌展厅相映相辉,设定高门槛设计标准,推动鸿蒙智行超级用户体验中心按照其用户中心最高级别进行内外部装修改造,理想汽车黄浦销售中心按照高于商场展厅的标准投资建设,打造科技感强,用户体验感好的展示空间。积极引导运用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支持辖区企业深捷科技研发“数字孪生智慧网联泊车管理平台”,通过引入AI车辆识别、可视化停车诱导、车流动态预测分析等大量智能化数字技术,实现停车资源与需求的快速匹配、动态平衡。
三是加强培育纳统,构建联动服务体系。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企业培育纳统力度,动态摸排新注册新能源汽车企业名单,联合相关部门加强拟入库车企的跟踪培育。创新实践“开发区+税务+属地街道”联动服务机制,面向辖区全面开展转税企业入库纳统“扫楼行动”,开展点对点的重点政策扶持,送税收政策大礼包,面对面全方位宣传税费优惠政策及便民办税举措,确保企业“零时差”知晓政策,“无间隙”享受红利。合力推动“分公司转法人”、单一门店在岸注册独立法人公司等,引导更多达限汽车销售企业入库纳统,确保应统尽统、颗粒归仓。成功促成鸿蒙智行、埃安、林肯、哈弗汽车转至我区入库纳统,问界、吉利银河、坦克已完成入库申报。
下一步,江岸区将持续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通过“链主+链长+链创”多方联动发力、深化体制改革,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效,塑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努力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先行区、近零碳示范生态区、高水平营商环境引领区。
二、提案办理情况
区政协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以来,区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围绕江岸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开展民主监督。在交办的185件提案中,涉及社会民生事业类93件、占比50.3%,经济发展类35件、占比18.9%,城建城管类35件、占比18.9%,社会治理类12件、占比6.5%,其他类10件、占比5.4%。通过各办理单位的共同努力,所有提案均按期办理完毕,办复率达100%。办理工作得到区政协委员的普遍认可,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具体做法如下:
(一)压实办理工作责任。区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区长亲自调度,专题研究部署全年提案办理工作,要求各承办单位认真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责任科室具体办”的工作要求,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按季梳理办理进展,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区委(区政府)督查室会同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对提案办理工作持续跟踪督导。
(二)规范办理工作流程。印发《2024年全区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办理工作方案》(岸政办〔2024〕2号),明确各单位办理职责,进一步完善建议的接收、登记、办理、答复、反馈、台账管理等工作流程。印发《主(分)办单位给政协委员答复的格式》《会办单位给主办单位会办意见函的格式》和《江岸区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等规范模板,避免在正式答复委员时出现表述不规范、内容不完善等问题,增强办理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三)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强化提案办理沟通,本着先沟通后办理、先沟通后答复的原则,与委员深入沟通,了解意图对标作答,与委员在沟通中增进理解,在协商中达成共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用心用情、用劲用力,积极为委员履职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办理工作水平和实效。对综合性较强或难度较大的提案,组织召开现场专题会和委员沟通会等多种形式,确保把提案办理成果抓得牢、稳得住,广泛凝聚共识,推动提案办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提升办理工作实效
一是聚焦社会民生领域。共收到关于民生领域的提案93件,涉及教育、就业、社保、住房保障等方面。针对教育方面的提案,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推进六中上智中学(华岭校区)、育才实验小学(后湖校区)等7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全年新增学位3460个,有效满足塔子湖片区、滨江商务区、后湖等片区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针对就业方面的提案,全区新增就业2.5万人,新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2.5万人,帮扶62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退役军人安置率100%。针对社会保障方面的提案,发放低保、特困等救助补助9270余万元,社保扩面净增1.76万人次,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增长2.82万人。针对住房保障方面的提案,全区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18套,人才公寓3117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9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90台。
二是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共收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提案35件,涉及数字经济、产业转型、营商环境等方面。针对数字经济方面的提案,引进数字经济企业56家,签约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重点项目16个,全区数字经济企业总数达到601家,同比增长10.6%,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增至50%。针对产业转型方面的提案,我区以“三个优势转化”牵引产业升级,完善产业链链长制,全力创建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三峡系、长江系、中信系等“国家队”科创主力持续壮大,集聚上下游企业300余家。3家企业入选“2024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数量全省第一,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个。针对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提案,制定并组织实施《江岸区加快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行动方案》和《江岸区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若干措施》,搭建“131”全方位帮办代办体系,建成全省首个金融法务工作站,政策服务“免申办”等24个事项入选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相关做法获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三是聚焦城区品质提升。共收到关于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提案35件,涉及城市更新、城市建设和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针对城市更新方面的提案,全年实现土地储备及供应23宗、1075亩,闲置多年的健身街西侧地块、四唯路地块重新挂牌。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提案,整治地下排水管网130余处,建成海绵汇水分区10.88平方公里,汛期渍水基本消除;30年以上“问题燃气管网”全面完成改造,41个住宅小区实现“瓶改管”,免费安装燃气户内“三件套”4万余套,共惠及居民4.7万户。针对城市管理方面的提案,试点推进“汉口历史风貌区交通综合治理”“行人和非机动车共同缔造源头治理”,组织开展“麻木”综合整治,建成江岸智慧停车“一张网”,道路拥堵指数降低明显,交通出行环境更加安全便捷;常态化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拆除历史违建8.97万平方米,沿江大道等重点区域市容面貌进一步改善。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提案,深入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19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验收销号。
四是聚焦治理体系完善。共收到关于社会治理方面的提案23件,涉及基层治理、平安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针对基层治理方面的提案,建立群众诉求动态确责及联办共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一批“一人多诉、多人诉一”突出问题,群众诉求按期办结率100%,满意率超95%。针对平安建设方面的提案,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有效警情同比下降29.6%,禁毒破案打击工作获省公安厅贺电肯定,平安江岸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针对安全生产方面的提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立违规动火和小散工程协同管理工作机制,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2024年,在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通过建议案、提案办理较好地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下一步,区人民政府将继续履行好建议案提案办理职责,把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为办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真正做到让委员满意、让群众受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