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边栏
城市日历 查询服务
政务微信
无障碍
智能问答
收起边栏

江岸区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信息

2024-12-19 10:25:00 来源: 江岸区文化和旅游局

一、深挖资源,构建系统性保护新格局

1、第九批江岸区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第五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公布。区政府办、区文旅局新公布了万里茶道的故事、三镇民生桂花糊米酒制作技艺等4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徐杨、胡孟林等18名传承人进入江岸区第五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截至目前,我区区级项目总数为34项,区级传承人总数为53人。

2、我区9人入选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市文旅局新公布了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我区推荐的徐杨等9位非遗传承人成功入选。

3、组织开展省级第七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根据省市文旅部门要求,指导武汉面塑、武汉五芳斋汤圆制作技艺等4个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开展申报文本撰写及申报片拍摄工作,目前4个项目均通过省厅专家会评审及公示阶段,待公布结果。

4、组织开展文化部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通过评审及公示,待公布结果。

5、构建系统化保护新格局,长效管理基石进一步夯实。江岸区进入非遗系统化保护新阶段,分类梳理逐一规范,探索长效管理体系,严控申报文本质量及资料收集整理,严肃审评认定、跟踪评估动态管理,完善建档建库,夯实非遗系统化保护合理利用的基础。

二、多元展示,非遗保护成果进一步共享

1、依傍长江文化季,举办“锦绣长江”非遗展示进景区活动。依托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走进我区非遗特色街区吉庆街。活动涵盖“非遗购物”“非遗美食”“非遗展演”三大板块:“非遗购物”召集绿松石雕、万里茶道的故事、武汉核雕等30余项本土特色非遗及民间手工艺项目,55位传承人现场展售;“非遗美食”集结五芳斋汤圆、老通城豆皮等江城名吃,让人在品味中领略非遗技艺;“非遗展演”邀请湖北大鼓、汉剧、武汉杖头木偶戏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依次登台,国家级传承人联袂献艺,精彩纷呈。活动受到武汉发布、长江日报融媒体等十余家媒体报道,有力提升长江文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极大丰富了吉庆街特色非遗街区旅游空间文化内涵和底蕴。

2、融合年俗节庆文化,举办春节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春节期间,江岸区挖掘春节非遗资源与非遗老字号文化,开展各类春节非遗传承实践活动。“龙年寻龙”江岸区龙主题非遗作品创作及线上展览在江岸云文化平台、区图书馆官微展出,我区传承人创作了近20件龙主题非遗作品,其中面塑《龙》登上光明网上主办的《寻找民艺中的龙》专题栏目;木雕《生肖龙牌》《青铜龙版画》、毛线钩编《龙帽》等龙主题非遗作品,作为非遗礼物远渡重洋,在武汉电视台长江小使者的传递下,被赠予共同参与“中美学生新春联欢晚会”的学生,为异国的同龄人带去了来自武汉的独特文化韵味与新春祝福。第三十六届五芳斋汤圆节在春节期间盛大开启,展示传统工艺、展销特色产品、讲述非遗故事,唤起民众乡愁,充分彰显了文旅融合中非遗的情感链接。春节非遗传承实践活动结合“非遗在社区”工作,广泛在各社区开展,“龙年新春游园会”“知年俗、寻年味、品年趣”实践活动等精彩纷呈的非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3、紧扣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共话非遗”跨界沙龙“传承非遗技艺·致敬匠人匠心”非遗保护成果展览。“共话非遗”跨界沙龙汇聚各方精英跨界交流,碰撞出非遗传承新火花。同时,吉庆街、图书馆官微同步举办“传承非遗技艺·致敬匠人匠心”非遗项目保护成果展,开展随展非遗小课堂,生动展现我区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展现我区非遗项目的内涵与魅力,增强市民群众对非遗的认知与保护意识。

三、拓宽路径,助力江岸非遗故事广泛传颂

1、不遗余力,多方推介传承人。一是我区项目多次进入国家级、省市大展。武汉面塑参展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大连)轻工商品博览会;传统漆艺作品《平安千万家》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长江潮主题性美术作品展,入选2024年度湖北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绿松石雕作品《三教》、面塑作品《四大天王•风调雨顺》入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初评展。武汉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参展2024年第四届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武汉面塑参展2024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暨湖北(红安)红色文化旅游季;14个非遗项目、15位传承人参展“锦绣长江”非遗展示主会场活动。二是我区传承人频频获得各门类大奖:武汉面塑传承人刘洁获湖北省“荆楚工匠”称号;武汉面塑传承人徐杨获评武汉技能大师,斩获武汉市“工友杯”第二届“武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三等奖;微缩木雕技艺传承人沈邦汉在湖北省民间版权创意大赛荣获“优秀创意作品奖”。烙画艺术作品《红色记忆系列》在上海举办的“盛世中华·非遗礼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非遗精品展中获入围奖。三是陆续推动江岸非遗走出去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武汉面塑项目及其传承人刘洁肩负文化交流使命,今年相继代表中国与湖北出访美国、葡萄牙、卢森堡、埃及、菲律宾、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在海外充分展现了江岸非遗独特的技艺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2、拓展宣传平台,讲好江岸非遗故事。“万里茶道的故事”非遗项目以校园为载体,深入20多所高校进行文化推广,传承人团队发起“湖北省大学生茶艺学社高校联盟”,成功吸引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踊跃参与,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国潮,并荣登《武汉宣传》杂志。10月,央视一套、央视频等多平台直播“荆风楚韵”《非遗好物》湖北篇,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艺、武汉面塑精彩出镜,向全国观众全方位推介江岸非遗。《你好,非遗》系列宣传片持续拍摄,由我区宣传部门推出的《璞玉成器》《红炉煮雪闻药香》《皮革载春秋》等非遗宣传片,自此《你好,非遗》系列宣传片第一季共12集及预告片,在地铁、景区、社区轮放播放。今年新推出《老字号·新花YOUNG》系列微短剧已推出《老通城食神》《三国演义之五芳斋》《唐伯虎点秋香之荣宝斋》《甄嬛传之三镇民生甜食馆》等四部,受到年轻人追捧,还在陆续拍摄中。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