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733556049/2021-43744 | 发文单位 | 江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
文 号 | (岸政办〔2021〕16号)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其他 |
成文日期 | 2021年05月24日 | 发布日期 | 2021年05月24日 |
有 效 性 | 有效 |
(岸政办〔2021〕16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岸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江岸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21日
江岸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工作部署,推动《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纲要(2019-2022年)》和《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落地见效,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推动江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数字化改革为驱动,大力培育数字经济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协同发展。坚持以“两化三融合”为主线,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数字经济新兴技术和实体经济、城市治理、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应用市场,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产业生态,发展数字生产力,努力推进江岸区数字经济取得突破性成果。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江岸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数字产业化规模持续壮大。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教育局、区建设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地方金融工作局)培育和引进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和瞪羚企业10家。(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建设局、区商务局)
——产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推动数字商贸、数字文化、数字教育、数字创意设计、数字金融保险蓬勃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建设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地方金融工作局)建设一批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企业源头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数字化服务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布一批智慧家居、智慧学习、智慧娱乐、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组织开发全场景解决方案,构建数字化生态圈,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区民政局、区建设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行政审批局、江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大数据中心)
三、主要任务
(一)聚力数字新基建,夯实数字经济底层基础
1.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加快5G基站建设,实现全区主要区域5G覆盖。积极推进千兆固网接入网络建设,推进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依托“互联网+”相关技术,推进城区基础设施集成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防灾应急、人口管理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区大数据中心)
2. 建设城市物联感知体系。依托武汉供电公司虚拟电厂等项目,推动智慧电网建设。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多层次的数字交通系统。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建设城市智能感知网络,结合城市更新需求,以城市数据资源融合共享为主线,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于政务云平台及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接入全区视频监控、实时交通、楼宇集群、企业分布、重大项目、人口流动以及政务服务、智慧水务、智慧城管等数据,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多领域的立体化城市运行态势监控和全区应急协同指挥联动功能。(牵头单位:区公安分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区水务和湖泊局、区商务局、区统计局、区大数据中心、武汉供电公司)
(二)发展核心产业,壮大数字产业化规模
1. 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产业。依托中国联通武汉分公司持续推进5G商务应用,加快发展云服务和云应用等新型通信增值服务业务,增强产业发展动能。依托深捷科技、金鹏信息等企业,引进培育和发展壮大一批知名软件企业和信息技术应用系统集成商,探索发展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途径和方法,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应用,在制造业数字化、政务服务、医养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智能化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责任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行政审批局)
2.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以武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依托金运激光、征原电气等优秀企业,重点发展激光应用、高铁装备、智能设备等产业,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以四方继保公司与长江科学院合作为契机,大力推动无人船项目有技术研发及在水利、环保等领域的产品应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加强创新项目的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争取在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细分领域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的龙头企业。(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
3. 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支持奥森迪科等企业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APP的研发和应用。围绕工业大数据、工业企业上云等领域,依托岱家山智能机电共享平台,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平台解决方案。持续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及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打造活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提升产业关键支撑能力与综合集成水平。(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三)加快数字与传统产业融合,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1.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深化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行动计划,开展智能化改造需求普查,组织“一对一”诊断服务,编制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计划,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建设一批标杆示范项目。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全面渗透和深度融合应用,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和生产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依托征原电气、金运激光等龙头企业,推动制造企业内部网络升级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促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融会贯通,提升制造业运行水平。组织实施一批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分行业推出一批服务型制造解决方案,推动全区制造业由传统生产型制造向现代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龙头工业企业加快云化、平台化、服务化转型,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业务全过程,打造一批“未来工厂”。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具有带动能力的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转型。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
2. 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提升。
(1)数字商贸。促进新电商平台与具有体验消费特征的实体商业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商业项目、品牌服务、公共空间、文化体验、数字应用一体化发展,拓展智能化、网络化的新零售布局,发展智慧零售、跨界零售、无人零售、绿色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依托中山大道一元路-黎黄陂路等城市更新项目发展5G商用场景应用示范,打造融合新零售、新品牌、新网络、新潮流于一体的新消费场景示范区项目。充分发挥岱家山科技城特色产业优势,打造特色鲜明、定位清晰的电商产业园,促进电商孵化。依托多牛世界,策划实施直播电商产业基地项目,借力历史建筑,以文化底蕴为载体,推动直播电商、视频制作、品牌推广、融媒体等新业态发展。充分发挥长江勘测设计院、长航集团武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等央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智能+服务贸易”模式,提升传统服务的可贸易性。(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
(2)数字文化。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积极发展数字互动娱乐、数字视听、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出版、数字音乐等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引进一批国内外数字内容知名企业,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建设和推广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文体设施智慧服务平台等工程项目,实现数字公共文化资源无差别、无门槛服务,打造文化数智创新先行区。依托汉口文创谷、汉口历史名城、艳阳天等建设项目,打造电竞设计集群酒店、武汉年轻力中心等新地标,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提升数字文化产业规模和质量。(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
(3)数字教育。依托江岸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推广云课堂、空中教室、智慧课堂、智能校园等项目,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力争将江岸区建设成K12学段智慧教育示范区。引导武汉联通、金鹏信息、小码联城等辖区企业,通过组织开发基础学科智能教育软件,积极参与江岸区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教育与软件信息服务业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4)数字创意设计。发挥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中南市政设计研究总院等企业在水利水电、建筑规划、市政交通等领域的带头作用,大力发展以工程设计为核心,工业设计、家装设计、艺术设计等多元发展的“创意设计+”产业,着力打造以数字建造设计为主的设计产业集群。以三阳片区设计之都为亮点,结合国际建筑数字艺术博物馆、“武汉设计之都”全球峰会会址等引爆点,发展数字建造设计产业。依托中信数智,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设计、智能设计、虚拟设计、云设计、众包设计、仿真设计等数字化设计新业态。推广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构建标准零部件库、材料库、模具库、知识库等,规范信息交互、用户体验、运行维护等设计标准,拓展个性化设计、交互设计、网络设计、系统仿真等模式和应用。(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责任单位:区建设局)
(5)数字金融。加快建设中部金融中心核心区,推动线上渠道的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智慧财富管理,开展在线支付服务等创新业务。顺应消费升级的新形势,通过支持保险公司线上提供产品销售、理赔服务等形式,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保险服务场景,争创消费金融创新示范区。积极发展金融大数据,面向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服务,提升数字技术的应用效率、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助推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工作局)
(四)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提升效能
1. 数字赋能园区提档升级。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产业服务等方面需求,将园区管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园区数字化水平。以特色小镇、小微园区为重点,推进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园区推实施5G新应用项目。以江岸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充分运用5G技术,对园区安防、消防、停车、楼宇、办公、服务等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建设园区智慧化体验中心,探索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打造数字化示范园区,引领全区园区数字化改造升级,提升园区形象和运营服务质量。(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江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街道)
2.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坚持数字赋能,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推动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基层治理和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一网统管”应用体系。加快形成统一的城区运行视图,构建城区运行决策管理体系,提高城区感知能力,加强智能化监测,增强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同能力,积极推进智慧安防、智慧社区、智慧水务、智慧工地等建设。发挥物联网、图像识别等技术在社会城市管理、区域安防、司法办案、群众信访等领域的全链条、全周期应用,通过不同场景下的智能化应用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提高治理效能。(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建设局、区水务和湖泊局、区应急管理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公安分局、区大数据中心、相关街道)
四、实施路径
(一)注重人才引培
大力引进国内外数字经济产业高层次人才来我区工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和科研环境,鼓励留学人员及高技术人员带项目、带技术在江岸区创新创业。落实配套保障政策,努力做好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税收优惠等公共服务。充分发挥本地科研院所的带动引领作用,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形式,建立校企人才对接机制。加大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培训力度,充分激发青年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人力资源局、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区税务局)
(二)搭建孵化服务平台
依托江岸区科创产业融通发展平台,将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资源在线上平台实现可视化呈现,通过运营方提供的政策推介、资本对接、技术合作、产品需求等服务,推动企业融通发展。鼓励辖区孵化载体专业化精细化升级,组织有条件的孵化平台建设数字经济专业孵化器。探索通过引进数字产业龙头企业(或该企业设立的子公司和研发中心)的模式,运营一个园区或一栋楼宇,打造数字产业的产业链孵化平台,通过共享龙头企业的创新和产业资源,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融通发展。(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相关街道)
(三)建设数字应用场景
对接全市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发布平台,重点推荐武汉电网用户侧虚拟电厂平台、面向社区巡逻与作业的智能机器人、江岸区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等17家企业24个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5G、工业互联网、北斗与卫星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项目。支持辖区企业构建应用场景“联合体”,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通过组织设计以及开放技术、标准、渠道资源等形式,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共同推进场景建设。重点支持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数字化治理等新业态场景应用,培育数字产业龙头企业、瞪羚企业以及大批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将场景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教育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
(四)提升政产学研成效
瞄准市场需求,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引导企业、高校、院所等各类主体组成创新联合体,积极创建面向数字经济方向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市级工业技术研究院,全力攻关和突破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水平。(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江岸区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统筹推进全区数字经济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工作联系人,强化统筹协调,落实主体责任,细化实施方案,加强人力、财力保障,把握关键时间节点,确保数字经济工作顺利推进。(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成员单位)
(二)创新体制机制
将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列入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并在全区各专项规划中增加数字经济内容,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决定性作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责任单位:各成员单位)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统筹协调数字经济具体工作,共同促进工作开展。(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成员单位)研究数字经济统计体系,确定统计指标和分类目录,强化日常统计、运行监测和评价。(牵头单位:区统计局;责任单位:各成员单位)
(三)营造发展氛围
对全区党政干部开展数字经济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懂数字化、抓数字化、用数字化的数字治理能力。实施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数字经济融合应用培训,不断提高企业数字发展能力。实施全民数字教育计划,持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鼓励社会主体举办各类数字经济展会、峰会和论坛。通过各类媒体加强对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解读、企业典型宣传引导,形成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人力资源局、区商务局、区科协)
(四)加强资金保障
统筹科技创新、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文化等领域财政专项资金,优化调整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创新融资方式,通过信贷风险补偿、应收账款抵押、融资担保等方式,优先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发展。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政策,全力推进数字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地方金融工作局)
附件:江岸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任务分解
附件:
关联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