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区发改局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部署要求,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于2020年6月正式启动。规划编制期间,区残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注重规划之间的衔接,以较高的标准完善规划内容,按时完成规划编制情况。
一、规划编制情况
为编制好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成立了由张吉祥为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明确了规划编制的组织保障体系和任务分工。在规划编制期间,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议,听取和研究指导规划编制情况,积极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于2020年10月按要求提交了专项规划的初稿。
(二)开展专项规划课题研究
以专项资金资助的形式,委托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基地开展研究,充分借助外脑,为“十四五”规划提供研究支撑。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注重加强对研究进展的跟踪对接,及时吸收研究成果,努力做到课题成果的同步转化。
(三)组织专题座谈调研活动
召开了江岸区残疾人事业“十四五”规划专题座谈会,区残联领导班子带领分管科室分别到全区各街道、百步亭社区及康复机构、阳光家园、阳光驿站专题调研。根据调研座谈的情况,对专项规划的框架进行了修改,并不断充实规划的内容。
(四)注重做好规划衔接
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注重做好“三个衔接”:一是与国家宏观政策相衔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坚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二是与省、市、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体现全市对我区的总体定位,使我区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定位与省、市的整体规划协调一致。三是与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相衔接。全面回顾“十三五”以来的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为“十四五”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认真组织专家论证
为了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针对性,在专项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注重听取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范围如下:一是征求各街道及区残工委成员单位,二是全区各康复机构,三是全区残疾人工作者,四是区五大专门协会及优秀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收集各类意见40多条。经多轮意见征求和反复协商,大部分合理意见得到采纳,对于部分未被采纳的意见,也与提出该意见的相关方做了沟通解释,并取得共识。
专项规划初稿完成后,及时召开专家论证会,组织专家对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等方面进行评审评估,并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规划的初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
二、规划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背景。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回顾“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所取得的发展,着重归纳了生活保障、康复服务、培训就业、文体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以及扶残助残社会氛围营造等方面的亮点和成绩。二是总结“十三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经验,提出“三个坚持”,即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坚持实行讲求实效、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发展方针。三是总结“十三五”期间江岸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较为薄弱的环节,指出残疾人工作者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需要更多支持,残疾人养老服务供应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四是分析未来五年的发展背景,梳理了工作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十四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在工作过程中落实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解决当前的民生问题与夯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市场联动;坚持统筹兼顾和分类发展。同时,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康复服务、就业创业、社会环境五大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发展目标。
第三章,“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包括九个板块的内容:一是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发展残疾人托养照料服务,落实伤残军人和伤残民警抚恤优待,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残疾人的保护。二是强化残疾预防,加强残疾预防组织领导,健全全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监测网络,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三是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全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加强康复机构建设,推动大龄孤独症居家生活能力和职业康复试点工作,完善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体系。四是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提出依法维护残疾人就业权利,全面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建立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和援助。五是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完善残疾学生助学体系,创新特殊教育办学模式。六是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强残疾人法制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完善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七是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健全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进程以及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八是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丰富残疾人体育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广泛开展志愿助残服务,加快发展残疾人服务业,培育和发展助残社会组织,加强强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工作。九是强化组织建设和基础建设,强化残疾人康复、托养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残联系统队伍建设,加大社会人才培育引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助残工作。
第四章,保障措施。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组织实施机制。二是要明确任务分工,强化实施监测评估。三是要加强统筹协调,抓好重点项目落实。四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五是要提高服务能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