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边栏
城市日历 查询服务
政务微信
无障碍
智能问答
收起边栏

音频文字解读:关于江岸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岸政〔2021〕26号)的政策解读

【打印】 【下载】 【 字体:   】
2021-12-24 14:45:00来源:江岸区商务局

一、编制背景

“十三五”时期,江岸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目标服从服务于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的发展大局,以建设“创新活力城区、幸福美丽江岸”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突出制度供给、扩大服务功能、创造品质生活,实现了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能级提升、贡献增强”的目标,跻身城区“千亿俱乐部”,经济规模实现历史性飞跃。

二、“十四五”商务发展环境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目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中美贸易摩擦对招商引资的负面影响加大,城市与城市之间招商引资竞争加剧商务发展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二是武汉中心城区商务发展要利用后军运会时代品牌效应和机遇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

三是充分发挥“进博会”政策效应,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将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主力的重要试验田

四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治理现代化,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经济质量

五是中央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急需面对强大的国际国内市场提质消费供给,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扩大新消费,积极配置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资源  

三、“十四五”期间招商引资的方向

(一)聚焦总部经济以及外资银行、券商、基金等服务业高端领域

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领域。重视民营资本,重点引入包括外资银行、券商、基金等在内的金融业、文化+产业、创意设计等;重点引进跨境电商、服务贸易以及高端商业综合体;重点引进信息服务、高端专业服务业项目。积极引进有志进军中国市场且尚未在中国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的跨国公司,在我区设立总部、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和共享服务中心等。

(二)聚焦楼宇经济

聚焦楼宇经济,加大楼宇招商力度,提升楼宇入驻率、属地注册率和税收贡献率,确保招商引资与楼宇经济发展双促双联。重点吸引大型央企、中国民企500强和世界500强等企业总部或区域分部,以及领事馆、国际机构办事处等各类功能性机构落户江岸,打造楼宇经济高端商务品牌。力争国内一线城市中有意拓展华中市场的大型企业或者跨国企业在我区设立区域性总部。引进总部企业和高端商务服务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集聚江岸、拓展功能和提升能级,积极参与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三)聚焦5G技术相关的产业或平台

拿出最好的土地空间资源、开放更多城市应用场景,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将传统街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策源地、首发地、试验场、竞赛场。重点引进服务外包、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等领域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无人机、3D打印等领域项目,引导与区内产业、企业融合发展。

加快5G、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和场景应用,支撑高质量发展,引进一批5G、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示范项目,推进金融、商贸流通、通讯信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重点产业融合发展的5G、人工智能应用,促进5G、人工智能产业领域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建设区域总部、创新基地、现代产业园、科技创新园等项目领域在江岸发展。

(四)聚焦新的城市更新项目

以打造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中部时尚消费中心、时尚创意展示中心为目标,依托优质商业资源和丰富历史元素,建设体验业态主导、文化氛围浓厚的艺术商圈和5G场景应用为代表的智慧商圈。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推进“三区一带一城”建设。加强楼宇资源整合与布局优化,加速高端业态导入,促进楼宇功能转型升级。提高城区开放发展水平,打造高水准的交流平台,提升国际商务商业功能。加快推进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后湖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大道金融产业带和汉口科技生态新城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吸引高端商务商业要素,大力推进新零售业态发展。要加快市区联动,加快长江新城核心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明晰,确定招商引资重要方向和重点领域。

四、“十四五”商贸发展方向

(一)发展新消费

顺应现代都市消费升级和变化趋势,积极引导新型消费,发展商、旅、文等跨界融合新业态集中发展城市标志性商业中心、城市商务商业中心及城市文化体验商业,集聚现代时尚,完善零售、餐饮、服务全面协调发展的商业服务体系,促进江岸商业与现代国际时尚有机融合。打造以信息技术为驱动、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的新零售体系,形成智能商圈。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标准规范、竞争规则,引导商户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利用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智能化、网络化的新零售布局,形成智慧零售、跨界零售、无人零售、绿色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消费融合创新,促进“商旅文”深度融合。促进商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文化古迹与现代商业街的有机融合,打造成集特色购物、特色休闲服务以及融合滨江文化于一体的国际商贸旅游区。推进集商务、购物、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购物集聚区建设,形成集“食、住、游、购、乐”于一体的商旅文产业带。积极推进中山大道业态提升,提高新型体验式业态比例,在政策扶持、国资参与、市场运作等方面开展探索和推广。

(二)发展后街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

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为重点,构筑布局合理、业态多元、体验丰富的现代化国际化都市商贸格局。通过发展后街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文创特色、体验业态等,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体验中心、高端商务配套、展示中心为平台的新兴经营模式。推进“夜武汉特色消费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具有武汉本土特色的“夜行经济”,突出时尚消费、汉派美食、小资风情等特色,在吉庆街、武汉天地等十余个亮点区域,建设一批凸显“国际范”、体现“武汉味”、展现“时尚潮”的夜武汉特色消费示范区。促进老字号集聚发展,促进传统销售店铺向老字号文化展示中心、定制体验中心、传统技艺见习中心、新品发布中心转型升级。

打造全球新品牌首发地。吸引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本地自主品牌在汉首发全球新品,打响引领消费潮流、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鲜明武汉特色的新品牌,做强一批新品发布专业平台,支持举办新品集中发布的时尚秀、国际展会、商业节庆等活动。

(三)大力引进新型贸易商  

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数字贸易开放体系,建设新贸易创新区。打造创新创业、交易促进和合作共享中心,形成“独角兽培育一核心区域一资金配套一公共服务”联动的主体培育生态环境依托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发展新型数字贸易,围绕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云服务、数字内容、数字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基础好、潜力大、附加值高的特色领域,培育数字贸易持续增长的核心竞争力。

鼓励线上、线下知名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零售主体。吸引著名互联网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国际名品旗舰店、知名品牌概念店、老字号企业入驻,鼓励互联网龙头企业设立体验中心。利用知名电商探索进军线下实体零售的机会,积极引入诸如天猫国际、小红书、苏宁极物等精品电商的时尚类精品体验店。

(四)高水平建设“五大商圈”

按照“中部一流、国际领先、武汉核心”的目标,高水平建设1-2个新型消费商圈,形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功能。以此为引领,加快商业街提档升级和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重点对“五大商圈”吉庆商圈、台北商圈、天地商圈、二七商圈、后湖商圈推动商贸项目纳入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在功能布局中充分考虑商贸功能的设置,进一步整合商业载体。整合地块资源,拓展商务楼宇和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空间,引导各类开发主体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商务楼宇。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