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是武汉市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总体定位,坚决扛起省委赋予的“一主引领”重大责任,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武汉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江岸区在“十四五”时期即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区的新征程,加快建设“汉口之心、美好江岸”,奋力争当武汉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江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21年12月27日发布《关于印发江岸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19个专项规划的通知》。为更加科学有效、高质量实施《江岸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现根据江岸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要求,就《江岸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岸政办〔2021〕26号)作如下政策解读。
一、编制背景
近年来,面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内的重大国内外风险挑战,江岸区先进制造业发展保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奋力创新,将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全区工业企业、产业园区、双创园区顺利复苏。“十三五”时期,江岸区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成长,“十三五”末总数达到290家,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90.2亿元,占GDP比重15.2%。到2020年底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培育武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40家以上。全区在3D打印、激光、无人机、生物制药、轨道交通装备、智能设备、新材料等智能制造领域,涌现一批“专精特新”行业硬核企业。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实现转型升级,一批能耗高而产能低的工业企业退出园区。工业设计成为服务型制造领域特色,双创空间(园区)及服务平台发展壮大。
“十四五”时期,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江岸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智能化、服务化、数字化、柔性化和定制化是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 国家和省市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例如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以及《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等,为推动江岸区先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作出明确指引。
二、编制过程
编制《江岸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谋划好未来五年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发展目标、重大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区科技经信局领导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自2020年7月开始,按照江岸区发改委对规划编制的要求,局领导多次与规划编制团队就规划编制的定位、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规划编制实施路径进行了沟通、讨论和研究。在区科技经信局直接领导和支持下,规划编制团队就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状况、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展开了实地调查研究,分别召开2次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2020年8月,编制团队全面评估“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同时借鉴吸收外地成功经验,拟定江岸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目标、措施和任务。2020年9月,根据调研成果以及上位规划精神,按照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及现实环境,拓展前期拟定的“十四五”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形成规划初稿。2020年10月,征求各园区、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及其它相关单位的意见,组织讨论修改形成规划讨论稿。2020年11月,完成组织专家论证等工作,根据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后形成规划送审稿。2020年12月,规划送审稿报区科技经信局领导审定。2021年1月,根据区科技经信局领导修改意见修改完善形成定稿。2021年3-4月,经武汉市工程咨询部组织专家论证会评议通过。
三、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和编制原则
编制单位以工信部《智能制造规“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湖北省经信厅《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武汉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为上位规划,以《江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等为指导蓝本,制定本规划。
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立足江岸区情、坚定江岸区发展目标,厘清各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二是立足自身和全市战略相统筹,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既提出宏观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又突出规划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注重安排重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做到虚实结合;三是坚持内容和形式相协调,在规划内容上,突出新发展理念进行谋篇布局,在规划目标上以经济贡献明显增强、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企业主体不断壮大三大类指标,进一步细化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小进规”企业数(年均)、培育发展亿元制造企业数等细分指标。
四、规划基本框架和需要重点解读的问题
(一)关于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时的殷殷嘱托,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牢牢把握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科创中心等“五个中心”建设要求,紧紧围绕“汉口之心、美好江岸”总体定位,推进江岸区“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发展总部型、头部型制造公司,以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驱动,坚持数字赋能、网络链接和智能改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产业园区再造,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新业态新领域,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加快企业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推动服务型制造向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江岸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二)关于发展目标
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深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产业领域,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目标导向,按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创中心建设要求,着力构造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智能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为主体、“两业”融合新业态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体系。重点围绕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化,以及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全生命周期、供应链管理等制造服务业新业态,大力引进头部企业、研发中心、品牌中心,大力培育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在全区着力构建以创新型企业和产业园区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生态网络。
具体目标:
——产业能级不断提升。推进江岸区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如总集成总承包、柔性制造、供应链管理、协同设计等特色制造服务示范企业。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产值3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40%,在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一批在全市十大高端产业领域具有重要产业配套环节产品品牌。
——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小进规”企业数年均1家,培育发展5家亿元制造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产业生态。
——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推进岱家山科创园、创立方产业园、工研院产业园争创国家双创基地、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园区和工业设计园区(小镇)建设,培育发展产学研用、数智云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江岸品牌特色。
(三)关于重点任务
《规划》认为,江岸区先进制造业应该以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为引领,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智能装备等产业优势,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以及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等方面加紧抢跑。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深入推进,实现江岸制造向江岸创造转变,进一步打造江岸区制造品牌、实业品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重点推进以下任务:第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数字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服务,鼓励构建应用场景“联合体”,大力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产业,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集成服务企业;第二,做强做优特色制造产业,做强做优智能制造产业,拓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特色领域;第三,推进优势企业、特色产品迭代升级,加大工业企业技改支持力度,引导支持企业梯度发展,支持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积极推进园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第四,加快推进“两业”融合,创新发展“两业”融合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工业设计产业做出品牌,搭建两业融合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强化产业链重点企业引领作用;第五,积极推进“双创”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双创基地服务水平,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