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手机上提交一下,也不用过来签字,没想到这么快就处理完了!”今日,王先生驾车途中车辆突发故障停靠在路边,被电子眼拍下,收到行政处罚决定后便提起行政复议申请。工作人员收案后主动了解案情,联系王先生提交车辆维修记录,协调交通大队自行撤销行政处罚,化解了双方矛盾。
群众感叹的背后,是江岸区行政复议繁简分流机制的大力推行。通过精准分类、简繁并进、调解赋能的组合拳,约29%的案件进入简易“快车道”,让群众收获到实打实的法治获得感。精准分类:案件驶入“最适车道”
面对行政复议改革以来“井喷式”增长的复议案件,综合考量案情复杂程度、法律适用难度等因素,将案件精准分流到不同的办理通道,从源头疏通案件洪流。对交通违法处罚、信息公开等事实清楚的案件纳入简案范围,实行快速办理;对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则归入繁案范畴,实行细审精研。
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设立“简案组”与“繁案组”进行差异化审理。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审理简案中如发现案情复杂化的,及时转为普通程序办理。
简繁分道:效率质量双提升
简案办理跑出“加速度”。通过精简文书制作、批量处理同类案件等方式,大幅提升办案效率。今年来,对同一申请人、交通同路段处罚等同类案件批量处理,办案量同比上升97.8%。在办理蒋某认为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案中,工作人员围绕案件争议焦点进行审查,对双方分别进行释法说理,促成和解,从受理到调解结案仅用不到10个工作日。
繁案办理守住“质量关”。聚焦人员精力和时间成本,改变“平均用力”局面,让繁案组投入到攻克核心复杂案件中,避免“撒胡椒面”,队伍效能持续优化。通过深化听证调查、专家咨询等程序,确保案件办理程序规范性和实体公正性。
调解赋能: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行政复议要真正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一方面是让案件“进得来”,另一方面是能够真正化解掉。江岸区司法局坚持将调解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实行“案前调解、案中和解、案后释法”,及时联系行政机关提前介入,有效发挥“解压阀”作用。强化协同联动,繁简团队信息互通,深化与法院行政庭开展业务交流和协调沟通,共同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今年以来,全区行政复议调解率约39.6%,行政复议案结事了率94.6%,大量行政争议在复议阶段得到实质性化解。
下一步,江岸区司法局将继续完善繁简分流标准,优化办案流程,提升行政复议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作出复议贡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