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边栏
城市日历 查询服务
政务微信
无障碍
智能问答
收起边栏

一批中试平台落地江岸,“武创荟”科创服务专场活动举行

【打印】 【下载】 【 字体:   】
2025-03-20 19:03:00来源:大武汉

“武创荟”江岸区中试平台科创服务专场活动在武汉创立方产业园举行,一批中试平台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江岸。

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说,2025年,科创成果在武汉“连点成面”,出台了《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2027年)》等文件,持续提升重点产业领域全球创新策源影响力,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活动现场。

“近年来,江岸区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区发展的主导战略,构建了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梯次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全力提升中试平台服务能力,为技术成熟提供更多服务,为市场需求提供更大助力。”该负责人说。

江岸区研究制定创新发展“彼岸计划”和科技创新“岸九条”硬举措,推进“五大行动”,建设“五大片区”,健全“五大机制”,设立科创资金,重点支持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招商、科技成果转化,链接域内丰富的政策资源和产业资源,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发展新引擎,促进更多科技成果“来岸”转化。

“中试平台是加快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是科研与市场的连接器,更是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江岸区经科局有关负责人说,江岸区将围绕医工交叉、智慧水利等前沿领域,启动建设专业化领域的中试服务综合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用好用活概念验证资金(基金),构建“成果—孵化—中试—产业化”全链条转化体系。

现场,武汉市宏观石墨烯材料制备与应用中试平台、武汉市蛋白及多肽技术研究中试平台、武汉市随车起重机智能控制系统中试平台、武汉市临床精准营养产品的研制和中试平台及武汉市工科院人工智能信息中试平台正式启动。一体化智能筑塔机集成控制、水文站数字孪生平台建设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现场签约。

武汉武创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进行推介,他从政府用户、科研用户、企业用户等角度对服务进行梳理。其中,武创通能为科研用户提供成果智推、成果熟化、成果托管、成果转化等服务。

在项目路演环节,武汉汉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唐佳杰介绍了在新一代光通信系统应用场景下,石墨烯热界面材料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热界面材料是发展光通信系统的关键环节,是热量散出的必经之路,但高端热界面材料多依赖国外进口。“我们将氧化石墨烯粉末制备成浆料,再通过高温碳修复技术将其制备成石墨烯泡棉,这有点像将面粉和成面浆,然后再制作成切片吐司。”唐佳杰说,公司能开发具有高稳定性、高使用寿命的碳基热界面材料即石墨烯泡棉,能颠覆传统热界面材料市场的竞争格局。

“光化性角化病是最常见的皮肤癌前病变,其发展为鳞状细胞癌的累计率为17.1%。该病老年化趋势显著,70岁以上发病率28%~59%。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光化性角化病早期治疗对预防鳞癌发生意义重大,市场需求较大。”武汉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李军以LAT1抑制剂在预防光化性角化病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将LAT1抑制剂制备成外用纳米乳可有效抑制光化性角化病进展,甚至预防光化性角化病的发生。

随后,武汉华泰激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龙新启光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中交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围绕基于反射式自由曲面的高功率激光光束整形系统、基于靶向电焦耳催化技术的光伏一体工业废气治理新装备、交通工程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展项目路演。现场,专家对路演项目逐一进行点评。

江岸区经科局有关负责人说,未来江岸区将持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加速源头转化技术“熟化”,搭建从“书架”到“货架”的桥梁,不断优化科技和产业创新生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