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池街道(Danshuichi Jiedao)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辖区泛称丹水池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4°18′,北纬30°36′。地处江岸区的东北部,是武汉市的北大门。丹水池街道东起长江与青山区隔江相望,南沿京广铁路北线与新村街道毗邻,西至解放大道与百步亭花园社区接壤,北靠堤边路与谌家矶街道交界。办事处驻解放大道2687号,电话区号027,邮政编码430012。
历史沿革 辖区在战国时期属楚地,解放初期分属广福、广池两个乡人民政府所辖。1956年两乡合并,建立丹水池街道。1959年为江岸区人民公社扬子江分社。1961年恢复为丹水池街道,1967年改称红军街。1971年改称丹水池街革命委员会。1979年恢复丹水池街道。
岱山街道成立于1981年2月,由原后湖公社所辖岱山、车站、汉黄路和谌家矶公社所辖谌家矶、西流湾等5个居委会合并组成,属洪山区。1985年改属江岸区。2004年7月13日岱山街道与丹水池街道整体合并。
政区划分 现辖丹东、丹西、丹北、江中、江北、堤角、新马、汉黄、岱山9个居民委员会。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7.0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21万人,城镇化率88.2%。另有流动人口8284人。总人口中,男性35154人,占50.0%;女性35210人,占50.0%;14岁以下7212人,占10.3%;15~64岁5.54万人,占78.7%;65岁以上7784人,占11.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51万人,占96.0%;有回族、土家族、满族、壮族等11个民族,共310人,占4.0%;超过100人的有回族1个民族,22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3.3%;土家族3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0.4%;满族18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9%;壮族1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9%。2011年人口出生率10.8‰,人口死亡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7.5‰。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9千米,总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462人。
街区道路平整,交通方便。主要道路有:解放大道、江岸路、汉黄路、堤边路等从西南到东北纵贯境内。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