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边栏
城市日历 查询服务
政务微信
无障碍
智能问答
收起边栏

江岸区人力资源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打印】 【下载】 【 字体:   】
2025-01-24 09:00:00来源:江岸区人力资源局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做好民生保障的践行者,实现就业创业企稳向好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区人力资源局坚持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推动人力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截至目前,全区完成新增就业25463人,完成全年21000人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2.45%。一是强化政策落地。全方位落实就业创业、职业培训等政策支持,第一时间发布政策清单,逐项开展宣传解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早知晓、简申请、速受理、快享受。发放中小微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64万元,惠及企业471家次,惠及劳动者1588人;为77家企业办理税收减免认定,覆盖劳动者601人。二是兜牢重点群体。全周期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举办“就在武汉 理想靠岸”校园招聘活动16场,提供岗位2.1万个次。全链条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全年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6846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92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06名。三是推动创在江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共计18899万元;扶持创业4579人,创业带动就业8235人。搭建全方位招聘求职平台,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送岗位进社区”等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0场,收集发布就业岗位信息3.6万个次。

(二)做好招才引智的服务者,实现人事人才量质齐升

人才队伍关乎发展大局,区人力资源局坚持把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等作为推动人力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人才招引提速扩量。开展“理想靠岸”校园招聘活动15场,赴湖南异地引才招聘会1场。全年完成“才聚荆楚”大学生就业25327人。二是人才培育提质增效。培育3名荣获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3名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为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现代服务业、医疗卫生等专业领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三是人才评价机制完善。坚持“阳光评审”,完成教育、卫生、经济、城建、文化等领域初级职称认定446人;高中级职称评审和认定745人;申报高、中级评审委员会专家11人;办理审核外地调入认定52人。

(三)做好劳动权益的维护者,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劳动者和企业的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一是劳动关系机制不断健全。推行多元化劳动争议纠纷化解机制,打造“人资+法院+司法+工会”新模式,建立集劳动仲裁、多元调解、源头预防、法律援助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产生“1+1+1+1>4”的良好功效。二是调解仲裁机制不断完善。全面推动仲裁调解提质增效,全年共处理案件2815件,同比增长6.3%,仲裁结案率98.78%,累计为劳动者追偿劳动报酬、社会保险损失、经济补偿(赔偿)金等涉案金额共计3272万元。调解结案850件,同时基层调解组织调解3878件,调解率达到74.12%。三是劳动保障监察不断强化。落实根治欠薪夏季攻坚行动,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为266人直接追回劳动报酬488万元;全力推进集中整治工作,为789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856万元。纳入“武汉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在建项目39个,实现在建项目实名制管理制度覆盖率100%、工资专用账户制度覆盖率93%、总包单位代发工资制度覆盖率93%、工资保证金制度覆盖率93%、施工现场维权公示制度覆盖率93%,持续推进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覆盖。

二、2025年工作打算

(一)坚持综合施策,全力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是继续实施“学子聚汉”工程。发挥政策引领效应,走访园区和辖区吸纳高校毕业生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宣传大学生就业政策。开展江岸区“就在武汉·理想靠岸”2025年“学子聚汉”校园招聘、街道社区家门口招聘及网络招聘活动。全年计划举办校园招聘活动不少于12场,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二是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开展“就业托底”工程,对省智慧就业信息平台系统内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及时进行职业指导和推荐岗位信息。开发街道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符合条件大学生就业,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兜牢就业底线。三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行数字赋能,提升线上线下24小时在线“就业秘书”服务水平,利用园区专地、短信推送、线上解答等方式立体宣传就业优惠政策,直接在汉融通平台和武汉青创微信小程序提供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直补快办”服务。建立重点企业用工“一对一”服务机制,收集招聘岗位信息,服务企业用工、促进居民就业。落实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服务业“小进规”发掘工作。

(二)坚持统筹兼顾,全力推进人才人事服务优化。一是进一步提升专家人才服务水平。探索和利用科学合理方式,联合相关部门对辖区重点领域各类人才建立(共享)信息数据库。提高专家人才引进、选拔、交流参与度与知晓度,提升专家人才等各类项目申报含金量,服务辖区各行业健康高效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智力支撑。二是进一步统筹抓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结合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要求,探索教育行业教师队伍招聘新渠道,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招聘各环节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提升风险把控能力,将选人进人程序控制在规范合理闭环空间内,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力保安全高效平稳。三是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规范化水平。依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和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优化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细节,强化事业单位综合管理业务培训,建立规范操作流程,促进全区事业单位管理规范性建设。

(三)坚持标本并治,全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治理。一是强化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源头治理。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安薪行动”,加强与工程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配合,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用工管理、资金管理,督促建筑企业落实工资支付主体责任,确保“六项制度”覆盖率和“标准化安薪项目”选树率达到98%以上。二是持续做好非建设领域欠薪问题防治。对欠薪主体分类施策,持续跟进、加压督办,全力压降诉求总量,深入分析问题本质,靶向施策,对用工量大、经营困难的企业,主动联系相关部门,上门问诊,全面落实惠企帮扶政策,引导企业开展自救,实现保企业与保工资同频共振。三是提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充分发挥各街道(百步亭社区)基层调解组织就近优势、调解优势,探索制定企业调解组织的调解文书置换仲裁调解书的工作程序规范。深化与其他部门的联络,依托“人社+工会”裁调对接机制、“人社+法院”裁审衔接机制,打破劳资纠纷案件办理的壁垒。探索在企业开展“模拟仲裁庭”,将法律宣传活动向园区、楼宇延伸。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