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边栏
城市日历 查询服务
政务微信
无障碍
智能问答
收起边栏

区经科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打印】 【下载】 【 字体:   】
2025-01-27 09:45:00来源:江岸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

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区经科局上下一心聚力推进全区经信科创和数据工作创新发展,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工作总结

一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2024年全区工业经济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实现平稳增长,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58亿元,工业(含供电公司)增加值增速为6.9%。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培育41家,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积极引导征原电气、金旭工贸产业园盘活存量工业用地资源,打造工业上楼项目,释放10.43万平方米优质发展空间。金运激光、征原电气、三江博力3家企业获评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二是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推动新长江传媒大厦、金翼2035等新增创新楼宇面积5.5万方,汉口历史风貌创新创业特色街区被认定为市级创新街区。新增孵化载体5家,其中金翼孵化器被认定为市级专业型孵化器,长江数谷、德必创立方孵化器被认定为市级综合型孵化器,星环创客众创空间、玖玖黄浦创新中心备案为市级众创空间。祺润生态、湖北珞格科技等7家企业申报武汉市企业研发中心。腾退优保建筑,联合武创院打造“惟楚荟”科技人才交流平台与科创产业赋能平台,落户建筑智慧运维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3个创新平台。与武汉人才集团战略合作,支持武汉市科技创新服务生态中心建设,依托武创通平台,汇集企业、人才、成果、产业等创新资源。

三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汉口科创服务业集聚区、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地,研究出台《江岸区创新发展“彼岸计划”三年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举办“武创荟”·江岸区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专场活动4场,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促进15个路演项目签约落地。长江水文局、长江科学院、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等9家单位进行创新成果应用场景开放10项。组建4个科技网格队伍,确定首席服务机构1家,以走访科技企业、收集技术需求(成果)为工作重点,推进“网格长-金融专员-转化专员-企业专员-属地专员”五方联动的科技网格员服务体系落地。全区技术合同登记3842项,成交额成交额235.81亿元

四是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2024年全区科小入库申报数达到891家,较去年全年增加140家,同比增长18.6%,数量居中心城区第二。举办高企申报重点解析专场等培训活动20场次,全区高企申报提交269家,完成年度市级目标的101.89%。14家高企获省高企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祺润生态、中信数智等16家企业入选省科创“新物种”企业瞪羚企业名单,同比增长166.7%。全区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44亿元,增幅13.5%。

五是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全区以抢抓新机遇为导向、以促进数实深度融合为重点、以提升产业能级为目标,深入实施数字产业化跃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发展生态优化专项行动,推动数字经济突破发展2024年,新增数字经济企业56家,总数达到601家,占GDP比重近50%。加快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全年规上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速24%,高于全市目标7个百分点。拓展集聚发展空间,提档升级岱家山、工科院2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新建人工智能大厦、奶油田数字直播基地、长江数谷文化产业园3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工科院获评全市第二批5家数字经济示范楼宇之一,人民日报评论推介岱家山孵化数字经济企业的转型发展经验。

六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持续推进2024年《江岸区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突破性发展政策措施》政策兑现工作。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数量达58家,新设立中小企业服务基金1支,完成创客项目800余项,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全区获批创新型中小企业47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截至目前,全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01家。创新开展“金桥面对面”系列活动11期,收集企业诉求101项,搭建政企对接桥梁。

七是持续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做好全区政务网络维护、政务云平台支撑、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网络故障解决率100%、视频图像在线率95%以上。统筹推进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区级数据资源池数据量14.79亿条,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实有人口库、法人库,为区民政局、区医保局、区教育局开展数据共享。持续抓好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运营管理,江岸区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区县政府门户网站第二名,入选区县级网站“十佳”优秀创新案例。

2025年工作计划

一是着力保持工业平稳增长。强化运行,精准统筹。对于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增长企业,深挖潜能,实施“一企一策”,力争企业保持现有速度。对于年度产值下降10%以上的企业,逐户分析原因,共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力促企业稳产增产、少降止降。跟踪服务,优化结构。以市、区“企业大走访”活动和科技企业“扫楼”、“扫工业园”为契机,全面走访各规上工业企业。进一步完“小进规”企业培育库,加大后备工业企业培育力度,对后备库企业保持月跟踪、季指导,确保完成年度工业企业培育任务。加快转型,提升效益。探索实践大湾区发展经验,联合开发区推动市M0政策落实落地。积极引导征原电气楼宇改造和推进岱家山科创城C4地块建设,提高现有工业用地亩产效益。推动中石化华中润滑油产业园建设,实现园区转型升级,强化优质工业企业、科创和数字经济企业招商,特别是总部型工业企业招引。

二是着力建设科创平台。建立孵化器培育储备库。建立“一载体一档案”的滚动台账,紧盯三阳中心·匠心城二期、武汉人工智能大厦等重点载体,支持其围绕重点产业赛道,引进各类创新资源,加快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开展孵化器区级备案和考核。制定《江岸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管理办法》,实施“众创载体提升工程”,开展众创孵化载体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加快推动科创平台建设围绕涉江治水、绿色环保、人工智能、新材料、医工交叉等重点产业赛道,支持辖区“长江系”“三峡系”“中南系”“中信系”“中交系”等龙头企业组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加强与重点高校合作,推动湖北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武汉大学智慧水利与航运创新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医工交叉产业联合研究中心三个平台启动运营。

三是着力拓展科创空间。抓科创产业集聚。实施“中小企业集聚工程”,鼓励园区(楼宇)按产业领域、细分赛道构建产业创新生态。重点发展绿色产业、科创服务、数智文旅、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产业,建设汉口绿色产业集聚区、汉口科创服务业集聚区、汉口历史风貌区数智转型、汉口数字智谷产业升级、汉口滨江人工智能科创园,把江岸建设成为武汉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地。抓创新空间再造。与长江力合合作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作为人工智能项目集聚区,为落地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培育、孵化、加速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在汉口历史风貌区核心区域,根据历史街巷、历史建筑的特点,聚焦数字内容、数字产品、数字创意等细分领域,对于老房子、小院子进行提升改造。支持大智无界空中小镇转型升级为数字文创产业园区,聚焦“文创+科技”,打造小而精的产业集群。

四是着力壮大科创企业。实施“种子企业育苗工程”常态化组织征集,每月认10-15家种子企业,全年共计支持培育120-180家企业;年底对入选的种子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出20-30家种子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培育常态化开展金桥“面对面”活动。区领导与科创企业面对面,倾听企业“急难愁盼”,“小事立办、大事特办”,政企合力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五是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做好技术合同登记工作。鼓励辖区3个技术合同登记站,主动对接服务科技企业,做到技术合同应录尽录、应审尽审。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深化与武创院合作,依托“惟楚荟”,每两个月组织1次院士或产业领域专场对接活动。围绕产业领域,促进高校成果和企业需求“两张清单”无缝对接。用好“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汇集企业、人才、专利、成果、产业等创新数据,导入科技服务资源,实现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精准匹配。举办“岸创荟”科技创新大赛。发挥“武创通”平台作用,依托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精准撮合,每季度组织1次“岸创荟”科技创新大赛,促进成果变项目,项目变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六是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抓政策迭代培育。用好“拨转股”瞪羚培育专项资金,支持20-30家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成长速度快的瞪羚种子企业,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抓场景牵引赋能。实施“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健全场景供需对接机制,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征集场景建设方案,择优评定10个示范场景,带动数字经济发展。围绕长江航务局关于长江干线典型航段智能航运先导应用、三峡集团关于长江流域数据要素流通平台2个重点应用场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力争打造成为应用场景“江岸样板”。

七是着力挖掘数据治理效益。抓好数据工作整体统筹。锚定数化江岸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的各项任务指标,以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为抓手,协同推动全区数据工作、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工作更上新台阶。通过以授权运营为核心的市场化方式,让数据从“资源”变“资产”、由“产品”变“商品”,实现以公共数据运营推动江岸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基础数据归集攻坚。持续开展公共数据归集治理攻坚行动和数据有序开放,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打造一批高价值数据集,支撑安全高效的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与授权运营。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作用,抢抓数据要素市场化新机遇,加强服务和政策推广,鼓励辖区企业大胆开展数据资产入表,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有效激活数据要素服务实体经济新动能。繁荣数据产业发展生态。围绕数据采存算管用和可信流通,支持数据采集标注、分析挖掘、数据安全、流通使用等技术创新应用,聚力培育一批高水平数据要素型企业。协同三峡武汉科创园,升级完善长江流域数据要素流通平台,全面收集、梳理可再生能源行业业务场景需求,汇集航运、遥感、水利、水电、气象和新能源等数据资源,通过数据融合应用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激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区经科局     

                                                          2025年1月24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