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武汉市江岸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武汉市江岸区监察委员会

江岸区:聚焦“四点”抓整改 做细做实“后半篇文章”

2020-08-24 08:27:00来源:江岸区纪委监委

 

巡察工作启动以来,江岸区始终把巡察整改作为提升巡察质效、增强巡察震慑的重心,围绕“四点”精准发力,推动整改见底见效。巡察整改工作经验先后在新华网、凤凰网、今日头条、《湖北巡视工作》、《湖北巡视巡察》、《湖北日报》app、《长江日报》要闻版等刊物和网站登载。

一、督导约谈,盯紧主体责任这个关键点

一是立好责任状。建立完善整改约谈机制,督促责任单位“一把手”表态认责,立下整改责任状,压实压紧第一责任人的整改责任。每轮巡察整改前,区委主要领导集中约谈被巡察单位“一把手”,对巡察发现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一把手”进行个别约谈,切实把整改政治责任传导下去,从源头杜绝虚假整改、变通整改、打折整改。

二是明确责任田。区委巡察办对照反馈问题清单,对被巡察单位党组织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对照检查材料、发言提纲提前审核把关,并参加各单位专题民生生活会,督导被巡察单位班子成员统一思想认识,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主动认领整改任务,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责任担起来。

三是拧紧责任链。对整改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全程跟踪、持续督办,发现整改责任缺位、整改滞后等问题后,及时约谈被巡察单位分管领导,及时警示提醒,压紧责任链,整改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二、严把“五关”,筑牢整改落地这个着力点

一是办组合力,严把“逐条审核”关、“回访督查”关。将整改标准下发被巡察单位,督促被巡察单位每10天“打卡”报送整改进度,巡察办对照整改标准,逐项审核,强化过程监督。严格落实“谁巡察、谁回访”要求,及时组织巡察组开展回访督查,对整改情况进行再核查、再审核。

二是监督融合,严把“现场评议”关、“群众满意”关。巡察办、巡察组审核把关后,及时协调纪委、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审计局等职能部门,召开巡察整改现场评议会,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认定、把脉问诊。围绕整改知晓率、满意率、整改效果以及班子成员履责情况广泛开展民主测评,接受群众监督,督促被巡察单位落实整改责任。

三是务求长效,严把“整改回头看”关。在巡察整改中引入“回头看”,督促被巡察单位不断延伸整改成效。对已完成的整改事项,看是否抓实抓细,确保问题不反弹、错误不重犯;对长效机制的建立,看是否整改一个问题,推动一类问题解决,健全一方面制度,确保整改事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三、由点及面,拓展整改成果这个落脚点

一是问题通报,提升整改广度。以政治巡察为切入点,定期召开全区通报会大会,集中通报发现问题情况、选人用人专项巡察情况以及巡察移交问题线索执纪审查情况,相互交流经验,在互学互比中压实责任、提高整改质量。适时通报近年政治巡察、监督执纪、财务检查和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提醒督促全区各单位引以为戒,深入开展自查自纠。

二是加强教育,提升整改深度。在全区开展政治巡察巡回宣讲20余场,现场通报区委巡察工作成效,解读政治巡视巡察定位,特别是把中央对整改的要求、党规党纪对整改的规定传达下去,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巡视巡察工作,提高干部群众知晓度、参与度。

三是以小见大,提升整改高度。对巡察中发现的因业务指导单位制度不完善、指导不到位造成的问题风险点,督促被巡察单位整改,及时向业务指导部门反馈,推动系统治理,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如,通过巡察街道和村(社区),将“三资”监管方面问题向区商务局反馈,及时完善了全区“三资”监管制度。

四、开拓创新,挖掘信息化建设这个突破点

一是“云督导”提升督导灵活性。疫情防控期间,创新推出“云”督导,采取视频会议等形式,对被巡察单位整改情况逐条审核和反馈,督促被巡察单位持续压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责任不断链、整改工作不掉队、整改质量不降低。下一步,区委巡察办将结合整改“五关”,丰富完善云办公形式,持续做好整改督导。

二是“修档案”倒逼整改规范性。按照省级档案管理标准,对2565个问题整改情况分别建立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让每个问题的整改情况清晰可查,杜绝文字整改、形式整改,切实保障整改落地生根。

三是“挖数据”深化整改实效性。对多轮巡察整改数据进行比对,提练归纳同类问题的整改经验,从党的领导问题、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思想建设问题等7个方面,分类制定整改标准,为指导整改、评判整改立标杆、定标准,不断提升巡察整改效果。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